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生物反馈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心率变异性(HRV)、表面肌电(sEMG)、皮电及脑电(EEG)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发生时的变化规律,阐明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包括心肌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时序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大学生运动员16名,分为男子组、女子组.采用Bruce方案,以跑台运动的方式,使运动员逐步达到深度疲劳.同时记录即刻心率、反应时、RPE,以确定中枢、外周与心肌疲劳的产生.自身前后对照与男女比较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在安静、疲劳、恢复时的不同变化特点,同时建立安静、疲劳、恢复的时序特征图.结果:疲劳时当HRV指数显著下降,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频域指标(LF功率值、HF功率值、LF\HF)及窦性心律不齐上升时,其sEMG振幅指标(IEMG、RMS)上升,频率指标(MPF、MF)下降;其皮电SCL值男子下降,女子上升;其EEG各脑波(α波、β波、SMR波、θ波)功率谱显著上升.生物反馈技术建立的运动性疲劳时序特征图,显示疲劳的时序为:心肌(HRV)→骨骼肌(sEMG)→脑(EEG).结论: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实现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联合监控,并可为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描绘出程序图.

作者:
迟淑勋 李宏伟 赖敏 王梁 卢玉丽
单位:
泰国孔敬大学联合医学学院 孔敬府孔敬市 泰国40000;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刊期:
2016年第35卷第2期
基金:
江西省体育局局管课题

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生物反馈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心率变异性(HRV)、表面肌电(sEMG)、皮电及脑电(EEG)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发生时的变化规律,阐明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包括心肌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时序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大学生运动员16名,分为男子组、女子组.采用Bruce方案,以跑台运动的方式,使运动员逐步达到深度疲劳.同时记录即刻心率、反应时、RPE,以确定中枢、外周与心肌疲劳的产生.自身前后对照与男女比较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在安静、疲劳、恢复时的不同变化特点,同时建立安静、疲劳、恢复的时序特征图.结果:疲劳时当HRV指数显著下降,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频域指标(LF功率值、HF功率值、LF\HF)及窦性心律不齐上升时,其sEMG振幅指标(IEMG、RMS)上升,频率指标(MPF、MF)下降;其皮电SCL值男子下降,女子上升;其EEG各脑波(α波、β波、SMR波、θ波)功率谱显著上升.生物反馈技术建立的运动性疲劳时序特征图,显示疲劳的时序为:心肌(HRV)→骨骼肌(sEMG)→脑(EEG).结论: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实现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联合监控,并可为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描绘出程序图.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1.1293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