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损害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长期应用含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的降眼压药后角膜内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变化,从而 探讨防腐剂对青光眼患者药源性干眼的损害。方法 选取我院首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并通过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后控制眼 压良好者 84 例(84 眼)作为观察组,选取 23 例正常无眼部疾病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只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观察组不予药物治疗, 并于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对两组观察对象行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 (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 素染色 (fluorescein staining,FL)、树突状细胞密度(Langerhans cell density,LCD)检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S Ⅰ t(5.10±1.66)mm 及 BUT(4.27±1.74)s 较治疗前(9.92±1.97)mm、(9.55±1.61)s 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 0.05),角膜荧光 素钠染色评分(FL 评分)治疗后为(3.08±1.39),较治疗前为(0.95±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40,P < 0.05);在治疗 3 个 月后角膜内树突状细胞密度(71.65±3.59)mm² 较治疗前(27.53±5.58)mm² 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525,P=0.002)。对 照组在治疗前后观察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应用含防腐剂的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存在一定损伤作用。

作者:
尹福梅 梁涛 刘胜男 张雨晴
单位:
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0
出处:
《健康世界》
刊期:
2018年第26卷第12期

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损害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长期应用含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的降眼压药后角膜内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变化,从而 探讨防腐剂对青光眼患者药源性干眼的损害。方法 选取我院首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并通过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后控制眼 压良好者 84 例(84 眼)作为观察组,选取 23 例正常无眼部疾病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只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观察组不予药物治疗, 并于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对两组观察对象行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 (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 素染色 (fluorescein staining,FL)、树突状细胞密度(Langerhans cell density,LCD)检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S Ⅰ t(5.10±1.66)mm 及 BUT(4.27±1.74)s 较治疗前(9.92±1.97)mm、(9.55±1.61)s 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 0.05),角膜荧光 素钠染色评分(FL 评分)治疗后为(3.08±1.39),较治疗前为(0.95±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40,P < 0.05);在治疗 3 个 月后角膜内树突状细胞密度(71.65±3.59)mm² 较治疗前(27.53±5.58)mm² 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525,P=0.002)。对 照组在治疗前后观察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应用含防腐剂的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存在一定损伤作用。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879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