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在不同灸量下,针刺透灸40 min、50 min、60 min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的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提供依据,为运用透灸法治疗其他疾病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突症患者,分为三组,即针刺透灸40 min组、针刺透灸50 min组、针刺透灸60 min组,各30例。选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进行针灸。施灸过程中记录患者温度出现情况、持续时间,观察灸后效应,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综合评分,并于1个月后进行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①综合疗效:针刺透灸40 min组,治愈率60.0%,显愈率76%;针刺透灸50 min组,治愈率73.0%,显愈率90%;针刺透灸60 min组,治愈率90%,显愈率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症状、体征评分:三组治疗前后M-JOA总分、VAS评分组内自身比较,及三组治疗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1个月后随访,针刺透灸40 min组,复发率为40%;针刺透灸50 min组,复发率为20%;针刺透灸60 min组,复发率为0%,F=8.7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灸量增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止痛时间缩短,充分激发经气,达到透灸效果,能显著提高艾灸的疗效。②针刺透灸60 min组1个月后的随访情况良好,优于针刺透灸40 min组及针刺透灸50 min组,远期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对透灸量效关系使用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标准。③灸量的积累,是透灸法止痛起效的前提,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在不同灸量下,针刺透灸40 min、50 min、60 min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的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提供依据,为运用透灸法治疗其他疾病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突症患者,分为三组,即针刺透灸40 min组、针刺透灸50 min组、针刺透灸60 min组,各30例。选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进行针灸。施灸过程中记录患者温度出现情况、持续时间,观察灸后效应,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综合评分,并于1个月后进行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①综合疗效:针刺透灸40 min组,治愈率60.0%,显愈率76%;针刺透灸50 min组,治愈率73.0%,显愈率90%;针刺透灸60 min组,治愈率90%,显愈率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症状、体征评分:三组治疗前后M-JOA总分、VAS评分组内自身比较,及三组治疗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1个月后随访,针刺透灸40 min组,复发率为40%;针刺透灸50 min组,复发率为20%;针刺透灸60 min组,复发率为0%,F=8.7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灸量增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止痛时间缩短,充分激发经气,达到透灸效果,能显著提高艾灸的疗效。②针刺透灸60 min组1个月后的随访情况良好,优于针刺透灸40 min组及针刺透灸50 min组,远期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对透灸量效关系使用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标准。③灸量的积累,是透灸法止痛起效的前提,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1] | 孙丹丹 柴文昭 郭海凌 孙建华 朱丽娜 张亚青 戎珊 叶久航 郝翠平 梁涛 . 不同类型谵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现状及临床结局比较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8,7 |
[2] | 孟宪群 梁珊珊 赵奕 王秋红 匡海学 . 川牛膝不同组分体内抗凝血活性研究 [J]. 中医药信息 ,2018,2 |
[3] | 邓妍 汪辉 . IDA量表在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临床护理 ,2018,2 |
[4] | 王世飞 景远文 李海瑞 黄驰雄 卢永康 宾建平 . 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和富红细胞血栓的溶栓效果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6 |
[5] | 刘玉婕 王长福 齐彦 陈德欣 . 金银花、连翘及其不同比例配伍抗MDR-MRSA总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研究 [J]. 中医药信息 ,2016,4 |
[6] | 辛博 谢景 王文全 .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药材中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J]. 中医药信息 ,2015,5 |
[7] | 曾政伦 彭国瑞 苏少萍 . 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 |
[8] | 曾思强 杨剑 莫校平 廖晓锋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