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中西太平洋围网鲣鱼群体形态学差异性

       摘要: 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为中西太平洋围网重要的捕捞对象,其形态学参数对于研究该海域鲣不同种群特征以及模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不同捕捞季节下鲣形态学差异性分析研究还较为少见.利用2010年8-9月及2011年12月-2012年1月两次出海调查数据分析两次所捕获鲣形态学差异,结果显示,两次调查中叉长无显著性差异[2010年8-9月平均叉长为52.53 cm(SD=8.47 cm),2011年12月-2012年1月平均叉长为52.14 cm(SD=10.01 cm)],体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8-9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3 104.8 g(SD=1 420.2g),2011年12月-2012年1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2586.4g(SD=1 409.0g)].体长体质量关系拟合方程中,除体长组小于34 cm组外,两次取样间系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表明鲣群体形态学在不同季节可能存在着变动.建议在未来探索体长体质量关系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采样,以增加对群体形态学的全面认识.

作者:
靳少非 陈瑛婕 樊伟 张衡 郑仰桥 汪永春
单位:
闽江学院海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远洋与极地创新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闽江学院海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远洋与极地创新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192
出处:
《渔业信息与战略》
刊期:
2018年第33卷第3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0109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3B0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6年度“实培计划”项目资助

不同季节中西太平洋围网鲣鱼群体形态学差异性

摘要: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为中西太平洋围网重要的捕捞对象,其形态学参数对于研究该海域鲣不同种群特征以及模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不同捕捞季节下鲣形态学差异性分析研究还较为少见.利用2010年8-9月及2011年12月-2012年1月两次出海调查数据分析两次所捕获鲣形态学差异,结果显示,两次调查中叉长无显著性差异[2010年8-9月平均叉长为52.53 cm(SD=8.47 cm),2011年12月-2012年1月平均叉长为52.14 cm(SD=10.01 cm)],体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8-9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3 104.8 g(SD=1 420.2g),2011年12月-2012年1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2586.4g(SD=1 409.0g)].体长体质量关系拟合方程中,除体长组小于34 cm组外,两次取样间系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表明鲣群体形态学在不同季节可能存在着变动.建议在未来探索体长体质量关系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采样,以增加对群体形态学的全面认识.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568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