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方式和施氮量对糜子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摘要: 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

作者:
周瑜 苏旺 王舰 屈洋 高小丽 杨璞 冯佰利
单位: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16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16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岐山722400
出处:
《作物学报》
刊期:
2016年第42卷第6期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7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529)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7-12.5-A9)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资助

不同覆盖方式和施氮量对糜子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摘要: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708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