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民主与累进税: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之征收实态与逻辑

       摘要: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在敌后根据地中最早实行救国公粮制度.在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救国公粮先轻后重,最后又有所减轻.早期过于仰赖外援,当外援突然断绝之后,救国公粮不得不临危受命,以解财政危机.在中共的意识形态里,救国公粮是按累进征收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本上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累进条例成为具文.1941年公粮畸重,政治动员遭遇其极限,于是在村和乡的层次上引入民主评议,以此消解公粮畸重问题.但由于公粮在县级层次上的分配不均,村和乡的民主评议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1943年之后,公粮征收逐步走上进行土地调查、强调累进的农业累进税轨道.

作者:
周祖文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刊期:
2015年第0卷第4期
基金: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课题“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13@ZH028)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动员、民主与累进税: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之征收实态与逻辑

摘要:陕甘宁边区是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在敌后根据地中最早实行救国公粮制度.在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救国公粮先轻后重,最后又有所减轻.早期过于仰赖外援,当外援突然断绝之后,救国公粮不得不临危受命,以解财政危机.在中共的意识形态里,救国公粮是按累进征收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本上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累进条例成为具文.1941年公粮畸重,政治动员遭遇其极限,于是在村和乡的层次上引入民主评议,以此消解公粮畸重问题.但由于公粮在县级层次上的分配不均,村和乡的民主评议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1943年之后,公粮征收逐步走上进行土地调查、强调累进的农业累进税轨道.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084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