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湍流交换特征模拟的影响

       摘要: 利用WRF模式结合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2007年7月3-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发现,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模拟会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在降水率及地面要素的模拟上,各方案在降水中后期的模拟差异明显大于降水发生阶段;不同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时段内的水平风场、垂直运动和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分布都产生影响,直接影响降水时空分布的模拟;不同方案都模拟出了在降水发生之后不同于晴空日变化的湍流动能垂直分布,经分析发现与局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近地面强湍流气团被抬升有关,而浮力项起着耗散作用;各方案的湍流交换特征与湍流动能特征基本吻合,相比于其他方案,MYJ方案在降水区域的湍流动能及湍流交换强度明显偏弱,对热通量的输送也偏弱;GBM方案在边界层内的湍流混合偏弱而在边界层以上湍流混合显著偏强,热通量输送在边界层以上的高度上误差明显,影响了对降水区域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作者:
沈新勇 马铮 郭春燕 李小凡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刊期:
2017年第33卷第6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8、41530427、4147503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33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5CB45320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K20150062)

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湍流交换特征模拟的影响

摘要:利用WRF模式结合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2007年7月3-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发现,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模拟会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在降水率及地面要素的模拟上,各方案在降水中后期的模拟差异明显大于降水发生阶段;不同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时段内的水平风场、垂直运动和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分布都产生影响,直接影响降水时空分布的模拟;不同方案都模拟出了在降水发生之后不同于晴空日变化的湍流动能垂直分布,经分析发现与局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近地面强湍流气团被抬升有关,而浮力项起着耗散作用;各方案的湍流交换特征与湍流动能特征基本吻合,相比于其他方案,MYJ方案在降水区域的湍流动能及湍流交换强度明显偏弱,对热通量的输送也偏弱;GBM方案在边界层内的湍流混合偏弱而在边界层以上湍流混合显著偏强,热通量输送在边界层以上的高度上误差明显,影响了对降水区域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560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