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风 ( 风痰瘀阻证 )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为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提供临床数据,进而 通过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来间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 200 例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颈动脉 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组(斑块组)188 例(94.00%),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无斑块组)12 例(6.00%)。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纳入 患者的观察项目进行统计。最后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用描述性定性数据分析不同 组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用频数分布对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布比较。结果 (1)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 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OR=11.741,95%CI:1.255-109.851,P < 0.05),40-60 岁患者中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OR=32.019,95%CI:1.643- 624.103,P < 0.05)及糖尿病(OR=47.280,95%CI:1.606-1391.869,P < 0.05)。(2)纳入的斑块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组间频数比较得出:心 脏病及糖尿病病史患者中< 10 年比例最高,高血压病病史患者 10-20 年比例最高,吸烟者> 20 年比例最高。血脂异常患者中比例最高的为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升高患者。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40-60 岁患者中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及糖尿病。且高血压病 病史在 10-20 年间的患者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吸烟者烟龄越大越易形成斑块;初发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与斑块形成也密切相关。建议控制这 些危险因素,且根据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出发来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作者:
解雨彤 李玉娟
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诊科 吉林长春 130021
出处:
《航空军医》
刊期:
2018年第46卷第11期
基金:
吉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项目(2015ZFZC11)

20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风 ( 风痰瘀阻证 )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为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提供临床数据,进而 通过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来间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 200 例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颈动脉 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组(斑块组)188 例(94.00%),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无斑块组)12 例(6.00%)。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纳入 患者的观察项目进行统计。最后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用描述性定性数据分析不同 组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用频数分布对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布比较。结果 (1)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 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OR=11.741,95%CI:1.255-109.851,P < 0.05),40-60 岁患者中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OR=32.019,95%CI:1.643- 624.103,P < 0.05)及糖尿病(OR=47.280,95%CI:1.606-1391.869,P < 0.05)。(2)纳入的斑块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组间频数比较得出:心 脏病及糖尿病病史患者中< 10 年比例最高,高血压病病史患者 10-20 年比例最高,吸烟者> 20 年比例最高。血脂异常患者中比例最高的为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升高患者。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40-60 岁患者中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及糖尿病。且高血压病 病史在 10-20 年间的患者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吸烟者烟龄越大越易形成斑块;初发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与斑块形成也密切相关。建议控制这 些危险因素,且根据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出发来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525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