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帮助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为 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平市第一医院 2021 年 2 月 -2024 年 6 月的 8 例经病理证实的 PRCC 患者腹部 CT 平扫 及增强扫描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密度、边界以及平扫及增强各期 CT 值、△ CT 值、强化方式 等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PRCC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特征。结果 8例PRCC患者共检出8个病灶,男6例,女2例, 本组发病年龄介于 57-70 岁,平均年龄(63.25±4.79)岁,发病部位右肾 4 例、左肾 4 例;最大径最高可达 9.5cm,最小为 1.5cm, 平均(4.29±2.22)cm;平均平扫密度(37.88±5.46)HU。8 例病灶多以外凸性生长为主,平扫以等、稍高密度为多见,较大病 灶可有不同程度囊变。增强后 6 例为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此 6 例患者皮质期与髓质期、排泄期 CT 值及△ CT 值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而髓质期与排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 例病灶皮质期即明显强化,呈“快进慢出”表现,与 其他肾细胞癌亚型鉴别困难。病灶内肿瘤新生血管少见,仅一例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可见肿瘤新生血管。8 例病灶均未 见淋巴结转移或静脉癌栓。结论 PRCC 病灶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此为其典型强化方式,易与透明细 胞癌鉴别。少部分可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与其他肾细胞癌亚型鉴别困难。了解其 CT 影像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诊断,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
林娜 阙瑞华 徐冰洁
单位:
南平市第二医院 南平市第一医院
出处:
《当代医学》
刊期:
2024年第30卷第25期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帮助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为 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平市第一医院 2021 年 2 月 -2024 年 6 月的 8 例经病理证实的 PRCC 患者腹部 CT 平扫 及增强扫描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密度、边界以及平扫及增强各期 CT 值、△ CT 值、强化方式 等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PRCC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特征。结果 8例PRCC患者共检出8个病灶,男6例,女2例, 本组发病年龄介于 57-70 岁,平均年龄(63.25±4.79)岁,发病部位右肾 4 例、左肾 4 例;最大径最高可达 9.5cm,最小为 1.5cm, 平均(4.29±2.22)cm;平均平扫密度(37.88±5.46)HU。8 例病灶多以外凸性生长为主,平扫以等、稍高密度为多见,较大病 灶可有不同程度囊变。增强后 6 例为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此 6 例患者皮质期与髓质期、排泄期 CT 值及△ CT 值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而髓质期与排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 例病灶皮质期即明显强化,呈“快进慢出”表现,与 其他肾细胞癌亚型鉴别困难。病灶内肿瘤新生血管少见,仅一例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可见肿瘤新生血管。8 例病灶均未 见淋巴结转移或静脉癌栓。结论 PRCC 病灶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此为其典型强化方式,易与透明细 胞癌鉴别。少部分可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与其他肾细胞癌亚型鉴别困难。了解其 CT 影像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诊断,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674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