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摘要: 目的 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2700 份微生物培养标 本中,对其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数及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其出现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2700 份中有 269 份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 9.96%;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析,居于前三位的为痰液标本(25.58%)、血液标本(23.42%)及尿液标本(19.70%);分析不合格原因, 共有标本运输方式有误、容器使用不规范、标本储存时间过长、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和标本培养的操作方式有误六大类,且标 本运输方式有误的发生率最高,占比为 25.65%(69/269)。结论 通过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意见, 完善相关的质控体系,能有效降低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发生几率。

作者:
徐铭艳
单位:
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 云南会泽 654200
出处:
《医师在线》
刊期:
2020年第7卷第5期

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2700 份微生物培养标 本中,对其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数及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其出现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2700 份中有 269 份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 9.96%;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析,居于前三位的为痰液标本(25.58%)、血液标本(23.42%)及尿液标本(19.70%);分析不合格原因, 共有标本运输方式有误、容器使用不规范、标本储存时间过长、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和标本培养的操作方式有误六大类,且标 本运输方式有误的发生率最高,占比为 25.65%(69/269)。结论 通过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意见, 完善相关的质控体系,能有效降低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发生几率。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851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