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8月对渤海中部海域的水文(温度、盐度)、化学(溶解氧DO、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要素(叶绿素a Chl-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水体低氧(DO<3.0 mg/L)的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低氧区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底层水体DO浓度最小值为2.30 mg/L,低氧面积达1200 km2,呈西北–东南走向。调查海域的西部和西南海域呈现出明显的温度层化,尤其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表层与底层水体温度差(δT)>5℃的区域,δT 最高值达到7.3℃。水体密度层化与温度层化特征相似,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底表层密度差(δρ)>2 g/L的等值线闭合圈。温度层化是低氧产生的主要物理因素。表层水体 COD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部,覆盖大部分的低氧海域。表层水体中的Chl-a(>4μg/L)和PO43--P (>6μg/L)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南部,部分与低氧区重合。本研究可为探索渤海海域富营养化演变过程提供借鉴。
摘要: 2014年8月对渤海中部海域的水文(温度、盐度)、化学(溶解氧DO、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要素(叶绿素a Chl-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水体低氧(DO<3.0 mg/L)的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低氧区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底层水体DO浓度最小值为2.30 mg/L,低氧面积达1200 km2,呈西北–东南走向。调查海域的西部和西南海域呈现出明显的温度层化,尤其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表层与底层水体温度差(δT)>5℃的区域,δT 最高值达到7.3℃。水体密度层化与温度层化特征相似,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底表层密度差(δρ)>2 g/L的等值线闭合圈。温度层化是低氧产生的主要物理因素。表层水体 COD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部,覆盖大部分的低氧海域。表层水体中的Chl-a(>4μg/L)和PO43--P (>6μg/L)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南部,部分与低氧区重合。本研究可为探索渤海海域富营养化演变过程提供借鉴。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1] | 赵利 李理 . 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模式及动力学机制 [J]. 中国地质 ,2016,2 |
[2] | 刘娟霞 刘朋波 袁胜斌 刘永华 马金鑫 刘坤 . 渤海油田轻质油气藏气测流体评价方法 [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1 |
[3] | 王燕 李日辉 温珍河 陈晓辉 陈斌 . 夏季渤海海峡大小潮影响下水体温盐浊分布特征及其水动力机制 [J]. 海洋地质前沿 ,2016,5 |
[4] | 吴佳颖 薛莹 刘笑笑 任一平 万荣 . 黄、渤海渔业生物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5] | 史得道 吴振玲 罗凯 左涛 . 2015-04-28渤海海雾形成过程中的海气相互作用分析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3 |
[6] | 高战武 徐杰 赵铁虎 张力方 计凤桔 周本刚 . 渤海海域主要新构造活动断裂带 [J]. 中国地震 ,2016,4 |
[7] | 李忠义 吴强 单秀娟 杨涛 戴芳群 金显仕 .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 [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2 |
[8] | 韩丹丹 赵峰 牟伟丽 张道旭 周德庆 . 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的筛选与评价 [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