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与三角鲂或长春鳊杂交后代的生长及形态对比分析

       摘要: 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l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TT(P<0.05).在实验组2中,A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分别是PP(0.14 g/d)、AP(0.17 g/d)和PA(0.15 g/d)的1.7倍、1.4倍和1.6倍.结果表明,团头鲂(AA)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三角鲂(TT)和长春鳊(PP)自交群体(P<0.05),AT、TA、AP和PA这些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基本介于双亲之间,即低于团头鲂而高于三角鲂或长春鳊.对9项可量性状和20项框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主要形态特征较为接近母本,即TA与TT的亲缘关系较近,AT和AP与AA的亲缘关系较近,PA与PP关系较近.对7个群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其综合判别率为86.30%.主成分分析获得了表示形态差异的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5.81%,主成分1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各性状大多集中在鱼体的纵轴,即背腹轴方向,而主成分2性状大多集中在尾部,反映了尾部的体型特征.本研究为鳊鲂鱼类的杂交育种以及种质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
关文志 郑国栋 吴成宾 王成龙 杜尚可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刊期:
2017年第24卷第1期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6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633,31201760)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ZF1206)

团头鲂与三角鲂或长春鳊杂交后代的生长及形态对比分析

摘要: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l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TT(P<0.05).在实验组2中,A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分别是PP(0.14 g/d)、AP(0.17 g/d)和PA(0.15 g/d)的1.7倍、1.4倍和1.6倍.结果表明,团头鲂(AA)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三角鲂(TT)和长春鳊(PP)自交群体(P<0.05),AT、TA、AP和PA这些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基本介于双亲之间,即低于团头鲂而高于三角鲂或长春鳊.对9项可量性状和20项框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主要形态特征较为接近母本,即TA与TT的亲缘关系较近,AT和AP与AA的亲缘关系较近,PA与PP关系较近.对7个群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其综合判别率为86.30%.主成分分析获得了表示形态差异的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5.81%,主成分1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各性状大多集中在鱼体的纵轴,即背腹轴方向,而主成分2性状大多集中在尾部,反映了尾部的体型特征.本研究为鳊鲂鱼类的杂交育种以及种质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5528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