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抗战时期冀中区堡垒户的形成、使命与困境

       摘要: 1941-1943年,冀中区堡垒户的大量产生,是中共动员农民以应对日军“扫荡”困局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堡垒户为核心,形成了地洞、地道以及抗日人员与堡垒户、邻里、村政权之间联动的隐蔽系统.在这一系统之下,堡垒户承担起保护伤病员和抗日干部,保证抗日通讯联络的运行,养育抗日人员子女,掩护抗战物资等任务,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保存和坚持提供了落脚点与活动空间.在此过程中,堡垒户面临着日伪军的残害和经济条件匮乏的生存困境,抗日政权和堡垒户想尽一切办法使这一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尽管有的农民有过犹豫和挣扎,但以堡垒户为代表的广大农民以及与共产党结成的血肉联系,代表了民族抗战的主流,创造了历史奇迹.

作者:
李金铮 宋弘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刊期:
2018年第0卷第1期
基金:
南开大学科研项目“‘新革命史’体系的构建及相关资料整理与研究”(360-96172260)

坚持:抗战时期冀中区堡垒户的形成、使命与困境

摘要:1941-1943年,冀中区堡垒户的大量产生,是中共动员农民以应对日军“扫荡”困局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堡垒户为核心,形成了地洞、地道以及抗日人员与堡垒户、邻里、村政权之间联动的隐蔽系统.在这一系统之下,堡垒户承担起保护伤病员和抗日干部,保证抗日通讯联络的运行,养育抗日人员子女,掩护抗战物资等任务,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保存和坚持提供了落脚点与活动空间.在此过程中,堡垒户面临着日伪军的残害和经济条件匮乏的生存困境,抗日政权和堡垒户想尽一切办法使这一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尽管有的农民有过犹豫和挣扎,但以堡垒户为代表的广大农民以及与共产党结成的血肉联系,代表了民族抗战的主流,创造了历史奇迹.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965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