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

       摘要: 采用1948-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CAM3.0大气环流模式,探讨了南亚高压(SAH)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的关系.(1) SAH呈显著年代际变化,以1970年代末期为界,之前强度偏弱;之后强度增强、面积扩大、东西扩展,冬季西侧扩展程度大于东侧,夏季则相反.(2)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1970年代末期以后,热带、副热带辐散风分量表现为显著的两个上升区和三个下沉区.两个上升区一个位于东太平洋,另一个随季节变化位置有所改变,冬季位于印度洋,夏季位于南海-西太平洋海域;三个主要下沉区分别位于非洲中北部、亚洲东部和中太平洋地区.(3)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夏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冬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印度洋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在赤道中太平洋则呈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4)数值试验表明:SAH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密切,冬季印度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夏季则是南海-西太平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另外东太平洋海温也起了一定作用.

作者:
彭丽霞 朱伟军 李忠贤 倪东鸿 陈海山 潘林林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 博尔德市 80301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刊期:
2016年第32卷第2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5059、61103142、41230422)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28、GYHY201206017)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1KJB17000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30047)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共同资助

南亚高压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

摘要:采用1948-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CAM3.0大气环流模式,探讨了南亚高压(SAH)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的关系.(1) SAH呈显著年代际变化,以1970年代末期为界,之前强度偏弱;之后强度增强、面积扩大、东西扩展,冬季西侧扩展程度大于东侧,夏季则相反.(2)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1970年代末期以后,热带、副热带辐散风分量表现为显著的两个上升区和三个下沉区.两个上升区一个位于东太平洋,另一个随季节变化位置有所改变,冬季位于印度洋,夏季位于南海-西太平洋海域;三个主要下沉区分别位于非洲中北部、亚洲东部和中太平洋地区.(3)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夏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冬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印度洋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在赤道中太平洋则呈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4)数值试验表明:SAH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密切,冬季印度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夏季则是南海-西太平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另外东太平洋海温也起了一定作用.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5242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