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飑线过程中雷达回波的组织结构变化及成因分析

       摘要: 利用ARPS模式的3DVAR系统同化多部实况雷达反射率资料得到初始场,再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此次过程中雷达回波强度变化的原因.模拟及实况观测均发现本次飑线从东西带状结构经lh左右演变成东北-西南向的多条带状弱回波结构.分析发现,在变化初期阶段,东西向带状回波的南侧平行出现多个对流单体,北侧的带状回波衰减形成的偏冷出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激发对流单体新生并入主对流带后,又使对流带由最初较长的准东西向变为短的东北-西南向回波;在变化中后期阶段,中低层切变加强引起强的涡层出现,进而引发涡层不稳定,使切变线上的小扰动增多导致回波中的小对流单体增多,无法组织成为强同波带,同波带变得松散,同时涡层不稳定以及同波的减弱导致降水变得更不均匀.

作者:
丁治英 夏蘩 高松 钱磊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刊期:
2017年第33卷第3期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规划“973”(2013CB43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304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058)

一次飑线过程中雷达回波的组织结构变化及成因分析

摘要:利用ARPS模式的3DVAR系统同化多部实况雷达反射率资料得到初始场,再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此次过程中雷达回波强度变化的原因.模拟及实况观测均发现本次飑线从东西带状结构经lh左右演变成东北-西南向的多条带状弱回波结构.分析发现,在变化初期阶段,东西向带状回波的南侧平行出现多个对流单体,北侧的带状回波衰减形成的偏冷出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激发对流单体新生并入主对流带后,又使对流带由最初较长的准东西向变为短的东北-西南向回波;在变化中后期阶段,中低层切变加强引起强的涡层出现,进而引发涡层不稳定,使切变线上的小扰动增多导致回波中的小对流单体增多,无法组织成为强同波带,同波带变得松散,同时涡层不稳定以及同波的减弱导致降水变得更不均匀.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815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