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通气道与口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对比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中的作用,探讨鼻咽及口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可靠性。 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 60 例全麻颅脑手术后出现舌后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N nasopharyngeal airway)和口咽通气 道组(O oropharyngeal airway)采用惠普 1205A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通气道期间的呼吸、血流动力 学的变化;观察记录留置通气道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留置时间、稳定性和耐受性;通过比较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判断经口咽通气道和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的有效性;在口腔护理结束后 3 小时对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进行评估并比较留置鼻咽通道与口咽通气道期间口腔清洁度;观察 记录留置通气道期间患者出现恶心、喉痉挛、上呼吸道梗阻、苏醒期躁动、鼻腔或口腔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 道耐受性分级评分比较。 结果;N 组在 T2 时 BP 和 HR 均较 O 组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通气道留置时间长于 O 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组血压和心率高于正常值 15%发生率明显高于 N 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咽通气道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经口咽通气道吸痰,二者 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鼻咽通气道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评分明显要比安置口咽通气道的患者评分要高(p<0.05);O 组患者出现 咽痛、恶心、上呼吸道梗阻、麻醉苏醒期躁动、鼻腔或口腔黏膜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 N 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的耐受性评 分明显优于 O 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咽通气道与口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气道管理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但鼻咽通气道具有更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和耐受 性,应当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的气道管理中。

作者:
王美琳 王莹 王影
单位:
(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110016
出处:
《航空军医》
刊期:
2018年第46卷第14期

鼻咽通气道与口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比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中的作用,探讨鼻咽及口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可靠性。 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 60 例全麻颅脑手术后出现舌后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N nasopharyngeal airway)和口咽通气 道组(O oropharyngeal airway)采用惠普 1205A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通气道期间的呼吸、血流动力 学的变化;观察记录留置通气道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留置时间、稳定性和耐受性;通过比较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判断经口咽通气道和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的有效性;在口腔护理结束后 3 小时对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进行评估并比较留置鼻咽通道与口咽通气道期间口腔清洁度;观察 记录留置通气道期间患者出现恶心、喉痉挛、上呼吸道梗阻、苏醒期躁动、鼻腔或口腔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 道耐受性分级评分比较。 结果;N 组在 T2 时 BP 和 HR 均较 O 组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通气道留置时间长于 O 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组血压和心率高于正常值 15%发生率明显高于 N 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咽通气道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经口咽通气道吸痰,二者 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鼻咽通气道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评分明显要比安置口咽通气道的患者评分要高(p<0.05);O 组患者出现 咽痛、恶心、上呼吸道梗阻、麻醉苏醒期躁动、鼻腔或口腔黏膜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 N 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的耐受性评 分明显优于 O 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咽通气道与口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气道管理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但鼻咽通气道具有更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和耐受 性,应当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舌后坠患者的气道管理中。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682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