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在重型颅脑外伤且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分析。 通过对比传统方法,评估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在实际临床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患者的耐受性,进一步分析该方法对护理工作 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滨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50 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 床资料,按照鼻胃管置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25 例)与对照组(2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胃管置入法,实 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鼻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一 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鼻胃管置入方法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而改良鼻 胃管置入法是指鼻胃管插入至患者咽喉部 (14 ~ 16cm) 的时候,则托起患者的头部,此时置管护士将鼻胃管旋转 180°使得鼻胃 管前端的位置由原本的朝向前的方位转变为朝向并紧贴咽后壁,从而大大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提升,还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期间的痛苦,优化为患者临床实施治疗护理的效率;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对于患者的 刺激损伤较小,降低并发症对于患者造成的损害,主要是降低鼻饲管堵塞、反流及呼吸道误吸、胃潴留、压力性损伤并发症对 于患者造成的影响,保障患者治疗护理期间的安全性,优化患者舒适程度。当然在实施改良鼻胃管置入法操作的时候,对于护 士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确保置管过程中精准且快速,还应该加强对于患者护理指导,对于患者状态和 置管的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在发生意外之后,能够尽快做出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应该进一步全面推广和应用改良鼻胃管 置入法,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鼻胃管的置入提供更多治疗护理方案。

作者:
王晶晶 张蕾
单位:
滨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盐城 224500
出处:
《医师在线》
刊期:
2024年第11卷第7期

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在重型颅脑外伤且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分析。 通过对比传统方法,评估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在实际临床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患者的耐受性,进一步分析该方法对护理工作 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滨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50 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 床资料,按照鼻胃管置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25 例)与对照组(2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胃管置入法,实 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鼻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一 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鼻胃管置入方法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而改良鼻 胃管置入法是指鼻胃管插入至患者咽喉部 (14 ~ 16cm) 的时候,则托起患者的头部,此时置管护士将鼻胃管旋转 180°使得鼻胃 管前端的位置由原本的朝向前的方位转变为朝向并紧贴咽后壁,从而大大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提升,还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期间的痛苦,优化为患者临床实施治疗护理的效率;改良鼻胃管置入法对于患者的 刺激损伤较小,降低并发症对于患者造成的损害,主要是降低鼻饲管堵塞、反流及呼吸道误吸、胃潴留、压力性损伤并发症对 于患者造成的影响,保障患者治疗护理期间的安全性,优化患者舒适程度。当然在实施改良鼻胃管置入法操作的时候,对于护 士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确保置管过程中精准且快速,还应该加强对于患者护理指导,对于患者状态和 置管的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在发生意外之后,能够尽快做出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应该进一步全面推广和应用改良鼻胃管 置入法,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鼻胃管的置入提供更多治疗护理方案。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807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