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的纳米载体应用于口服蛋白类药物/疫苗递送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细菌性和病毒性的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制约水产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口服免疫因其对鱼体操作方便、无损失、不受时间地点及鱼体大小的限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口服免疫因疫苗在通过鱼的胃肠道时易被消化酶降解,导致免疫效率低下.因此,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壳聚糖的纳米载体与水产疫苗的有效结合在鱼类口服免疫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离子交联法和聚电解质凝聚法分别合成了壳聚糖纳米粒(CS-NPs)和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粒(CS/CMCS-NPs),其平均粒径分别为(178±6.27)和(255±7.54)nm,zeta电位分别为(+16.4±0.51)和(+15.9±0.37)mV.纳米粒对模式蛋白药物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包封率分别为(42.9±1.2)%和(59.4±3.2)%.红细胞溶血试验及MTT试验表明相较于CS-NPs,CS/CMCS-NPs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荧光染料Cy5.5对纳米载体进行了荧光标记来评价Caco-2细胞对荧光纳米载体的摄取,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Caco-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为了研究纳米载体所包载的蛋白类药物在大菱鲆体内的分布情况,以FITC对BSA进行荧光标记,口服灌胃大菱鲆36 h后,对于FITC-BSA:CS-NPs组,荧光药物主要分布在肝脏和前肠中;对于FITC-BSA:CS/CMCS-NPs组,荧光药物主要分布在后肠、肝脏和脾脏中;作为对照组的FITC-BSA组,在肝脏中的荧光分布最强,由此可见,CS/CMCS-NPs能够更有效的保护药物到达大菱鲆的后肠,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蛋白疫苗运送载体.

作者:
高萍 夏桂雪 包子娴 刘雅 程晓杰 孔明 冯超 陈西广
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刊期:
2017年第47卷第5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壳聚糖的纳米载体应用于口服蛋白类药物/疫苗递送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细菌性和病毒性的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制约水产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口服免疫因其对鱼体操作方便、无损失、不受时间地点及鱼体大小的限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口服免疫因疫苗在通过鱼的胃肠道时易被消化酶降解,导致免疫效率低下.因此,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壳聚糖的纳米载体与水产疫苗的有效结合在鱼类口服免疫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离子交联法和聚电解质凝聚法分别合成了壳聚糖纳米粒(CS-NPs)和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粒(CS/CMCS-NPs),其平均粒径分别为(178±6.27)和(255±7.54)nm,zeta电位分别为(+16.4±0.51)和(+15.9±0.37)mV.纳米粒对模式蛋白药物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包封率分别为(42.9±1.2)%和(59.4±3.2)%.红细胞溶血试验及MTT试验表明相较于CS-NPs,CS/CMCS-NPs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荧光染料Cy5.5对纳米载体进行了荧光标记来评价Caco-2细胞对荧光纳米载体的摄取,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Caco-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为了研究纳米载体所包载的蛋白类药物在大菱鲆体内的分布情况,以FITC对BSA进行荧光标记,口服灌胃大菱鲆36 h后,对于FITC-BSA:CS-NPs组,荧光药物主要分布在肝脏和前肠中;对于FITC-BSA:CS/CMCS-NPs组,荧光药物主要分布在后肠、肝脏和脾脏中;作为对照组的FITC-BSA组,在肝脏中的荧光分布最强,由此可见,CS/CMCS-NPs能够更有效的保护药物到达大菱鲆的后肠,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蛋白疫苗运送载体.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9596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