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摘要: 为了了解福建省惠安县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在大港湾布设了12个测站,于201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进行调查.两次调查初步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4种,冬季99种,春季136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占总物种数的86.7%,构成了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13.02 g/m2,冬季5.19 g/m2,春季20.54 g/m2;平均密度439.80 ind /m2,冬季402.61 ind /m2,春季475.42 ind /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度指数大于2%的物种冬季有11种,春季有8种;以密度、生物量和出现频率3种数据为参数计算的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大于1000的冬、春季都只有模糊新短眼蟹(Neoxenophthalnus obscu-rus)1种,说明模糊新短眼蟹在该海区的综合优势度较高.冬季和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 d 与均匀度指数 J 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冬季明显小于春季.根据群落 Bray-Curitis 相似性系数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分布聚类分析,12个测站聚类为3组.用多维排序尺度方法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呈现的不同程度分离点阵表明12个测站可划分为3个群落,与群落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作者:
周治东 张跃平 李海平 骆巧琦
单位:
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 厦门,361013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刊期:
2016年第35卷第4期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重点项目 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资助项目

福建省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摘要: 为了了解福建省惠安县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在大港湾布设了12个测站,于201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进行调查.两次调查初步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4种,冬季99种,春季136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占总物种数的86.7%,构成了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13.02 g/m2,冬季5.19 g/m2,春季20.54 g/m2;平均密度439.80 ind /m2,冬季402.61 ind /m2,春季475.42 ind /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度指数大于2%的物种冬季有11种,春季有8种;以密度、生物量和出现频率3种数据为参数计算的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大于1000的冬、春季都只有模糊新短眼蟹(Neoxenophthalnus obscu-rus)1种,说明模糊新短眼蟹在该海区的综合优势度较高.冬季和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 d 与均匀度指数 J 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冬季明显小于春季.根据群落 Bray-Curitis 相似性系数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分布聚类分析,12个测站聚类为3组.用多维排序尺度方法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呈现的不同程度分离点阵表明12个测站可划分为3个群落,与群落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390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