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海内潮生成及传播过程研究

       摘要: 文章采用三维海洋模式 MITgcm, 对印度尼西亚海(简称印尼海)内潮的生成和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苏拉威西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内潮呈现明显的全日潮信号; 望加锡海峡、翁拜海峡、东北印度洋、帝汶海等站位的内潮呈现明显的半日潮信号; 2)印尼海区内潮的标准化振幅在苏拉威西海、望加锡海峡、翁拜海峡、马鲁古海、班达海、东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均在温跃层附近达到最大, 约为20~40m; 在帝汶海地区在水深200m 附近达到最大, 约为25~30m; 3)桑岭、斯兰海、翁拜海峡和帝汶海是主要的内潮生成区域, 内潮能通量达40kW·m–1; 4)苏禄海的内潮能量主要来自于局地正压潮的转化, 苏拉威西海和班达海的内潮能量则主要来自外部的传入.

作者:
刘谊 王晓玮 彭世球
单位: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刊期:
2018年第37卷第2期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印度尼西亚海内潮生成及传播过程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三维海洋模式 MITgcm, 对印度尼西亚海(简称印尼海)内潮的生成和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苏拉威西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内潮呈现明显的全日潮信号; 望加锡海峡、翁拜海峡、东北印度洋、帝汶海等站位的内潮呈现明显的半日潮信号; 2)印尼海区内潮的标准化振幅在苏拉威西海、望加锡海峡、翁拜海峡、马鲁古海、班达海、东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均在温跃层附近达到最大, 约为20~40m; 在帝汶海地区在水深200m 附近达到最大, 约为25~30m; 3)桑岭、斯兰海、翁拜海峡和帝汶海是主要的内潮生成区域, 内潮能通量达40kW·m–1; 4)苏禄海的内潮能量主要来自于局地正压潮的转化, 苏拉威西海和班达海的内潮能量则主要来自外部的传入.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5079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