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 董家埝银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银矿床.银矿体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总体产状160°∠70°;矿体沿走向延伸约650 m,沿倾向控制最大斜深约300 m;矿体最低见矿标高+630 m,最高+973 m,埋深0~282 m;矿体呈脉状产出,可见分枝复合现象.银矿体Ag品位最高3023.0×10-6,最低41.3×10-6,平均品位164.0×10-6,变化系数为112.6%,属较均匀型;矿体最大厚度18.23 m,最小厚度1.12 m,平均总厚度7.06 m,变化系数为101.8%,属较稳定型.成矿元素以Ag为主,伴生有用组分为Pb、Zn和Au.矿石中银的赋存形式主要有独立银矿物、 晶格银矿物,且构造蚀变带中的硅化、 绢云母化与银矿化关系密切.构造控矿、 蚀变矿化、 岩浆岩及化探异常为其主要找矿标志.初步分析认为该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太华群和官道口群可能为其矿源层,多期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动力来源.

作者:
纵瑞 董岘证 张凯涛 马晓熙 景丽媛
单位: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 郑州,454001
出处: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刊期:
2018年第32卷第3期
基金:
河南省2014年度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豫国土资发[2015]96号,项目编号08)

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董家埝银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银矿床.银矿体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总体产状160°∠70°;矿体沿走向延伸约650 m,沿倾向控制最大斜深约300 m;矿体最低见矿标高+630 m,最高+973 m,埋深0~282 m;矿体呈脉状产出,可见分枝复合现象.银矿体Ag品位最高3023.0×10-6,最低41.3×10-6,平均品位164.0×10-6,变化系数为112.6%,属较均匀型;矿体最大厚度18.23 m,最小厚度1.12 m,平均总厚度7.06 m,变化系数为101.8%,属较稳定型.成矿元素以Ag为主,伴生有用组分为Pb、Zn和Au.矿石中银的赋存形式主要有独立银矿物、 晶格银矿物,且构造蚀变带中的硅化、 绢云母化与银矿化关系密切.构造控矿、 蚀变矿化、 岩浆岩及化探异常为其主要找矿标志.初步分析认为该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太华群和官道口群可能为其矿源层,多期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动力来源.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310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