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循证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探究该措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 果和在满意度方面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2019年12月为研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21年8月,参考对象构成:82例患者, 均于本院收治,在行分组处理后,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分组指导为:随机抽签法,全部就诊患者临床检查后, 结果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其中,41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收入对照组,41 例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律失常患者收入实验组,且将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为前者提供,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为后者提供,就 2 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 失常患者最终成效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包括:护理总有效率(显著有效、好转、无效)、临床指标(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情况。结果 (1)关于护理总有效率指标,评测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其具体数据(95.12%)相比对照组急 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49%),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居更高水平,优势显著,P < 0.05;(2)满意度、 生活质量方面,具体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2.47±2.44、93.46±3.03)VS 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16±3.45、81.23±3.71),数据有更高显示,P <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治疗期间,在临床不良症状较好改善,促进总有效率水平提升,满意度、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具备明显效果, 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
陈宁
单位:
滨海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盐城 224500
出处:
《医师在线》
刊期:
2022年第9卷第3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摘要:目的 对循证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探究该措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 果和在满意度方面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2019年12月为研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21年8月,参考对象构成:82例患者, 均于本院收治,在行分组处理后,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分组指导为:随机抽签法,全部就诊患者临床检查后, 结果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其中,41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收入对照组,41 例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律失常患者收入实验组,且将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为前者提供,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为后者提供,就 2 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 失常患者最终成效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包括:护理总有效率(显著有效、好转、无效)、临床指标(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情况。结果 (1)关于护理总有效率指标,评测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其具体数据(95.12%)相比对照组急 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49%),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居更高水平,优势显著,P < 0.05;(2)满意度、 生活质量方面,具体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2.47±2.44、93.46±3.03)VS 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16±3.45、81.23±3.71),数据有更高显示,P <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治疗期间,在临床不良症状较好改善,促进总有效率水平提升,满意度、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具备明显效果, 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960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