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造瘘术并发症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并发症和选择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新生儿肠造瘘术并获得随访的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儿中,1例早产儿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重度感染死亡,1例因严重原发疾病以及其它先天性畸形放弃治疗,2例失访。61例获得随访的患儿中发生并发症共30例(49. 18%),其中营养不良15例(50%),造瘘周围皮肤炎症10例(33. 33%),电解质紊乱7例(23. 33%),造瘘肠管脱垂2例(6. 67%),造瘘肠管回缩2例(6. 67%),肠梗阻2例(6. 67%),造瘘大出血1例(3. 33%),切口疝1例(3. 33%)。61例患儿均进行了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全部存活。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出生类型、造瘘位置、造瘘类型和前白蛋白含量相关(P <0. 05),而与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居住地和C反应蛋白含量无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小肠造瘘和前白蛋白含量异常是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儿的临床康复造成极大的威胁;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
白剑 梁劲文 李秋菊 王少梅 梁裕柱 吴敏秋
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
出处:
《医师在线》
刊期:
2020年第7卷第2期

新生儿肠造瘘术并发症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并发症和选择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新生儿肠造瘘术并获得随访的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儿中,1例早产儿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重度感染死亡,1例因严重原发疾病以及其它先天性畸形放弃治疗,2例失访。61例获得随访的患儿中发生并发症共30例(49. 18%),其中营养不良15例(50%),造瘘周围皮肤炎症10例(33. 33%),电解质紊乱7例(23. 33%),造瘘肠管脱垂2例(6. 67%),造瘘肠管回缩2例(6. 67%),肠梗阻2例(6. 67%),造瘘大出血1例(3. 33%),切口疝1例(3. 33%)。61例患儿均进行了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全部存活。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出生类型、造瘘位置、造瘘类型和前白蛋白含量相关(P <0. 05),而与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居住地和C反应蛋白含量无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小肠造瘘和前白蛋白含量异常是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儿的临床康复造成极大的威胁;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445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