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MCC红外云图特征与天气实况异同性分析

       摘要: 利用FY-2E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环境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了2011年8月15-16日(简称“0815MCC”)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2015年7月30-31日(简称“0730MCC”)山东中部和南部地区两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产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MCC过程,降水集中在MCC形成到成熟阶段.强降水分布都具有非对称性,主要在风暴传播方向上黑体亮温(TBB)冷中心附近及其西侧和南侧.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强度、移向与新生单体的发展密切相关.(2)正涡度高值区、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负值中心的重叠区具有显著的动力条件,对MCC具有强“吸引力”,导致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3)雷达VWP产品显示,有超低空急流的建立,为MCC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能量与动力条件.低层风之间的辐合切变,为新对流单体的生成提供了抬升触发机制.当相邻雷达之间的速度差迅速增大时,强降水开始.(4)“0815MCC”的-52℃冷云面积是“0730MCC”的4倍,TBB比“0730MCC”平均低10℃.“0815MCC”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更强烈,能量更集中,使风暴发展更高,云顶亮温更低;风暴顶强烈辐散将云中冰晶粒子等带到更远的高空,在红外云图上出现较大的冷云面积;同时“0815MCC”强垂直风切变将高空冰晶粒子带到云砧处造成蒸发,降低了降水效率,导致“0815MCC”过程暴雨范围和降水强度小于“0730MCC”.

作者:
万夫敬 刁秀广
单位:
青岛市气象局 青岛266003 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266003 山东省气象局 济南 250031
出处:
《气象》
刊期:
2018年第44卷第6期
基金:
青岛市气象局青年科研专项(2016qdqxq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M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120)

两次MCC红外云图特征与天气实况异同性分析

摘要: 利用FY-2E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环境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了2011年8月15-16日(简称“0815MCC”)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2015年7月30-31日(简称“0730MCC”)山东中部和南部地区两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产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MCC过程,降水集中在MCC形成到成熟阶段.强降水分布都具有非对称性,主要在风暴传播方向上黑体亮温(TBB)冷中心附近及其西侧和南侧.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强度、移向与新生单体的发展密切相关.(2)正涡度高值区、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负值中心的重叠区具有显著的动力条件,对MCC具有强“吸引力”,导致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3)雷达VWP产品显示,有超低空急流的建立,为MCC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能量与动力条件.低层风之间的辐合切变,为新对流单体的生成提供了抬升触发机制.当相邻雷达之间的速度差迅速增大时,强降水开始.(4)“0815MCC”的-52℃冷云面积是“0730MCC”的4倍,TBB比“0730MCC”平均低10℃.“0815MCC”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更强烈,能量更集中,使风暴发展更高,云顶亮温更低;风暴顶强烈辐散将云中冰晶粒子等带到更远的高空,在红外云图上出现较大的冷云面积;同时“0815MCC”强垂直风切变将高空冰晶粒子带到云砧处造成蒸发,降低了降水效率,导致“0815MCC”过程暴雨范围和降水强度小于“0730MCC”.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859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