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湾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研究

       摘要: 分别于2005年11月(秋季)和2006年5月(春季)两个季节,在兴化湾潮间带4条断面取样,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189种.其中,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总种数的90.5%,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类群.优势种主要有寡鳃卷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异蚓虫(Heteromastus sp.)、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opsilla cingulata)和侧理蛤(Theora lata)等.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26 ind/m2和32.35 g/m2.空间分布上,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次序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水平分布具有湾内向湾口递减的趋势;对比两个季节,春季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秋季.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兴化湾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群落发生扰动.

作者:
林和山 王建军 黄雅琴 林俊辉 何雪宝 刘坤 郑成兴 李荣冠
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 厦门 361005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刊期:
2016年第37卷第1期
基金: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海三科2013006)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ESE-2014-02)

兴化湾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研究

摘要: 分别于2005年11月(秋季)和2006年5月(春季)两个季节,在兴化湾潮间带4条断面取样,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189种.其中,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总种数的90.5%,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类群.优势种主要有寡鳃卷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异蚓虫(Heteromastus sp.)、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opsilla cingulata)和侧理蛤(Theora lata)等.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26 ind/m2和32.35 g/m2.空间分布上,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次序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水平分布具有湾内向湾口递减的趋势;对比两个季节,春季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秋季.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兴化湾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群落发生扰动.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916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