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游离多胺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摘要: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内源游离多胺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选用高产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进行不同水分条件的盆栽试验。自分蘖末期至成熟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观察不同土壤水分对籽粒中游离多胺和籽粒灌浆的影响。2个品种的结果一致表明,与WW相比, MD处理对叶片水势及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显著增加弱势粒灌浆速率(12.5%)和粒重(11.8%),对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 SD 处理则严重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片水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0.1%和9.5%,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4.5%和11.7%。MD处理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弱势粒中游离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及其与腐胺(Put)的比值,而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粒重与籽粒中Spd和Spm含量及Spd/Put和Spm/Put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t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喷施Spd和Spm,显著增加3个处理弱势粒及 SD 处理强势粒的灌浆速率(11.2%~25.9%)和粒重(9.9%~17.7%),但对 WW 和 MD 处理的强势粒无显著影响;喷施Spd和Spm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后,3个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0.5%~28.8%和16.9%~28.5%。表明小麦籽粒中多胺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因土壤干旱程度而异,通过轻度土壤干旱处理增加籽粒中Spd和Spm含量以及Spd/Put和Spm/Put值,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作者:
张伟杨 徐云姬 钱希旸 李银银 王志琴 杨建昌
单位: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出处:
《作物学报》
刊期:
2016年第42卷第6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41,31471438) 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农业)专项(201103003,20120307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4,2012BAD04B08,2013BAD07B09,2014AA10AS605)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201431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助

小麦籽粒游离多胺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摘要: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内源游离多胺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选用高产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进行不同水分条件的盆栽试验。自分蘖末期至成熟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观察不同土壤水分对籽粒中游离多胺和籽粒灌浆的影响。2个品种的结果一致表明,与WW相比, MD处理对叶片水势及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显著增加弱势粒灌浆速率(12.5%)和粒重(11.8%),对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 SD 处理则严重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片水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0.1%和9.5%,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4.5%和11.7%。MD处理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弱势粒中游离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及其与腐胺(Put)的比值,而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粒重与籽粒中Spd和Spm含量及Spd/Put和Spm/Put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t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喷施Spd和Spm,显著增加3个处理弱势粒及 SD 处理强势粒的灌浆速率(11.2%~25.9%)和粒重(9.9%~17.7%),但对 WW 和 MD 处理的强势粒无显著影响;喷施Spd和Spm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后,3个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0.5%~28.8%和16.9%~28.5%。表明小麦籽粒中多胺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因土壤干旱程度而异,通过轻度土壤干旱处理增加籽粒中Spd和Spm含量以及Spd/Put和Spm/Put值,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478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