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日关系的一个侧面: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中国苏、湘两省米粮弛禁之争

       摘要: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民众基于救灾恤邻的立场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援助和赈济.日本驻华公使为弥补日本国内米粮的不足,向中国政府提出开弛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及各处的米禁,以便米谷出口至日本.江苏和湖南两省为当时中国的两个产粮大省,日本米谷的目标进口地亦主要是此两处地方.苏省民众对于赈济日灾并无异议,但对于开弛米禁则一边倒的反对,最终江苏并没有开放米禁.日本其后不得已转向湖南购运米粮,虽也遭遇了阻力,但并未像在江苏那样遭遇到大范围的反对,日本最终在湖南未能如愿购粮赴日,最主要的阻力来自于英国和北京政府.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中国内部的米粮弛禁之争既是彼时中日外交的一个侧面,也是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

作者:
纪浩鹏
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100871
出处:
《民国档案》
刊期:
2018年第0卷第3期

20世纪20年代中日关系的一个侧面: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中国苏、湘两省米粮弛禁之争

摘要: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民众基于救灾恤邻的立场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援助和赈济.日本驻华公使为弥补日本国内米粮的不足,向中国政府提出开弛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及各处的米禁,以便米谷出口至日本.江苏和湖南两省为当时中国的两个产粮大省,日本米谷的目标进口地亦主要是此两处地方.苏省民众对于赈济日灾并无异议,但对于开弛米禁则一边倒的反对,最终江苏并没有开放米禁.日本其后不得已转向湖南购运米粮,虽也遭遇了阻力,但并未像在江苏那样遭遇到大范围的反对,日本最终在湖南未能如愿购粮赴日,最主要的阻力来自于英国和北京政府.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中国内部的米粮弛禁之争既是彼时中日外交的一个侧面,也是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829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