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出高原后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在不同移动路径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差异

       摘要: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及高空观测资料,对2000-2010年移出青藏高原后生命史长达3天或以上的高原低涡进行统计,并根据移动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三类,统计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移动路径的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具有不同的活跃度,盛夏7月,东移个例远远多于东北移和东南移个例,东南移个例多于东北移个例;而在夏末8月,东南移个例则远多于东北移和东移个例.选取不同移动路径的个例,进行对流层中上层环流背景特征分析,指出其500 hPa环流形势,温度平流及200 hPa环流形势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走向分布对长生命史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有显著影响.东移、东北移、东南移三种路径,副热带高压依次减弱.印缅地区,东南移路径为季风低压,而东移和东北移路径则为季风槽或印缅槽,即东南移路径25°N以南具有相对较低的位势高度,有利于高原低涡的向南移动;200 hPa环流,东移、东北移、东南移三种路径,南亚高压1252 dagpm东伸脊点依次偏西.东移路径,南亚高压东伸脊点的明显偏东,使得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受一致西风引导气流的影响,而对于东南移个例,相对北抬的南亚高压前及相对较深的110°E槽后的西北气流对高原低涡的东南移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温度平流带随时间的走向与不同路径的移动方向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移出高原后的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基本在平均冷平流带中移动,东南移的高原低涡个例具有相对较强的冷空气活动,使得高原低涡能够向相对较暖的南方移动.

作者:
师锐 何光碧
单位: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
出处:
《气象》
刊期:
2018年第44卷第2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3372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417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5051)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7-063)

移出高原后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在不同移动路径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差异

摘要: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及高空观测资料,对2000-2010年移出青藏高原后生命史长达3天或以上的高原低涡进行统计,并根据移动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三类,统计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移动路径的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具有不同的活跃度,盛夏7月,东移个例远远多于东北移和东南移个例,东南移个例多于东北移个例;而在夏末8月,东南移个例则远多于东北移和东移个例.选取不同移动路径的个例,进行对流层中上层环流背景特征分析,指出其500 hPa环流形势,温度平流及200 hPa环流形势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走向分布对长生命史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有显著影响.东移、东北移、东南移三种路径,副热带高压依次减弱.印缅地区,东南移路径为季风低压,而东移和东北移路径则为季风槽或印缅槽,即东南移路径25°N以南具有相对较低的位势高度,有利于高原低涡的向南移动;200 hPa环流,东移、东北移、东南移三种路径,南亚高压1252 dagpm东伸脊点依次偏西.东移路径,南亚高压东伸脊点的明显偏东,使得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受一致西风引导气流的影响,而对于东南移个例,相对北抬的南亚高压前及相对较深的110°E槽后的西北气流对高原低涡的东南移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温度平流带随时间的走向与不同路径的移动方向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移出高原后的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基本在平均冷平流带中移动,东南移的高原低涡个例具有相对较强的冷空气活动,使得高原低涡能够向相对较暖的南方移动.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3043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