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强降水分型及其环流演变

       摘要: 使用新建的强降水历史个例数据集、1981—2016年我国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2016年T639与ECMWF模式1~10 d的逐日降水量预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提炼出江淮地区强降水的典型模态,并运用场相似法对江淮地区强降水进行客观分型,分析强降水的环流演变;定量诊断型环流相似所得与实测环流和降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强降水可分为QⅠ,QⅡ和QⅢ3种类型,其中,QⅠ型降水中心位于江淮中部,QⅡ型表现为降水北多南少,QⅢ型表现为降水中间少南北多的分布.强降水对应的前期至当日,各型降水对应在亚洲的中高纬度地区均有显著的环流异常,且环流演变存在明显不同;但各类型降水对应的系统移动速度缓慢,且到强降水发生日江淮地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低值系统的控制,有利于该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按环流相似依不同时效得到的强降水发生日环流与实际环流存在很好的相关.独立试验中,该文方法对25 mm降水的TS评分在各时效均高于模式预报,50 mm降水的TS评分在3 d以上时效的评分也均高于模式预报.

作者:
谭桂容 范艺媛 牛若芸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刊期:
2018年第29卷第4期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C03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90)

江淮地区强降水分型及其环流演变

摘要: 使用新建的强降水历史个例数据集、1981—2016年我国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2016年T639与ECMWF模式1~10 d的逐日降水量预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提炼出江淮地区强降水的典型模态,并运用场相似法对江淮地区强降水进行客观分型,分析强降水的环流演变;定量诊断型环流相似所得与实测环流和降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强降水可分为QⅠ,QⅡ和QⅢ3种类型,其中,QⅠ型降水中心位于江淮中部,QⅡ型表现为降水北多南少,QⅢ型表现为降水中间少南北多的分布.强降水对应的前期至当日,各型降水对应在亚洲的中高纬度地区均有显著的环流异常,且环流演变存在明显不同;但各类型降水对应的系统移动速度缓慢,且到强降水发生日江淮地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低值系统的控制,有利于该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按环流相似依不同时效得到的强降水发生日环流与实际环流存在很好的相关.独立试验中,该文方法对25 mm降水的TS评分在各时效均高于模式预报,50 mm降水的TS评分在3 d以上时效的评分也均高于模式预报.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3255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