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并首次进行抗VEGF治疗的连续性Ⅰ、Ⅱ区ROP患儿49例95眼纳入研究.将患儿依据病变分区分为Ⅰ区组和Ⅱ区组,主要比较2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孕周、治疗时矫正胎龄、治疗好转、复发及再治疗时间之间的差异.用30G 1 mL注射器抽取10 mg·mL-1的雷珠单抗0.025 mL(含雷珠单抗0.25 mg)于患儿角膜缘后1.5 mm穿刺注射.注射结束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注药后3d运用手持裂隙灯及眼压计观察患眼有无眼压增高、眼内新鲜出血及眼内炎情况,治疗后1周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及病变嵴消退情况.同时观察有无与治疗相关的其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病例首次治疗后血管迂曲、扩张消失或程度减轻,新生血管及嵴消退93眼,占95.9%.其中,Ⅰ区组58眼,Ⅱ区组35眼.两组ROP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复发22眼.其中,Ⅰ区组17眼,占Ⅰ区ROP消退患眼的29.3%;Ⅱ区组5眼,占Ⅱ区ROP消退患眼的14.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再次行雷珠单抗或激光光凝治疗.复发至再次治疗时间为(6.50±2.54)周.Ⅰ区组和Ⅱ区组复发至再次治疗时间分别为(6.44±2.74)周、(6.67±2.31)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可观察到继续血管化.随访期间和末次随访时,未见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其他眼部并发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Ⅰ、Ⅱ区ROP疗效较好,但ROP复发率较高.未见明确与药物有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作者:
杨秀梅 何涛 邱岩 李秋平 张惠敏 刘璐 宋军秋 王宗华
单位:
陆军总医院眼科,北京市,100700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超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北京市,100700
出处:
《眼科新进展》
刊期:
2017年第37卷第2期
基金:
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并首次进行抗VEGF治疗的连续性Ⅰ、Ⅱ区ROP患儿49例95眼纳入研究.将患儿依据病变分区分为Ⅰ区组和Ⅱ区组,主要比较2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孕周、治疗时矫正胎龄、治疗好转、复发及再治疗时间之间的差异.用30G 1 mL注射器抽取10 mg·mL-1的雷珠单抗0.025 mL(含雷珠单抗0.25 mg)于患儿角膜缘后1.5 mm穿刺注射.注射结束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注药后3d运用手持裂隙灯及眼压计观察患眼有无眼压增高、眼内新鲜出血及眼内炎情况,治疗后1周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及病变嵴消退情况.同时观察有无与治疗相关的其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病例首次治疗后血管迂曲、扩张消失或程度减轻,新生血管及嵴消退93眼,占95.9%.其中,Ⅰ区组58眼,Ⅱ区组35眼.两组ROP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复发22眼.其中,Ⅰ区组17眼,占Ⅰ区ROP消退患眼的29.3%;Ⅱ区组5眼,占Ⅱ区ROP消退患眼的14.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再次行雷珠单抗或激光光凝治疗.复发至再次治疗时间为(6.50±2.54)周.Ⅰ区组和Ⅱ区组复发至再次治疗时间分别为(6.44±2.74)周、(6.67±2.31)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可观察到继续血管化.随访期间和末次随访时,未见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其他眼部并发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Ⅰ、Ⅱ区ROP疗效较好,但ROP复发率较高.未见明确与药物有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641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