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行进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金建国 高 超
10月9日,远望7号船首航印度洋,单船精准测控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成功护送火箭升空、卫星入轨。
10月15日,远望3号船在赤道附近预定海域,单船圆满完成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仅仅时隔6天,两艘远望号船相继在大洋深处、万里之遥,助推航天事业腾飞,见证海上测控事业蓬勃发展。从远望1号船到远望7号船,一代代远望人在“远望精神”的指引下,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航天远洋测控之路。
远望号,被誉为“海上科学城”,素有“天涯追踪、誉满神州”的美称,担负着我国卫星、航天器等海上测控任务。可以说,远望号代表的就是我国的海上测控事业,而这个事业主要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蓬勃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发射任务高密度期,远望号船今年已8次出航执行16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作为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望号船队正步入升级快车道。
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决策:发展远程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卫星。“研制中国自己的航天远洋测量船”方案正式提上日程。
1979年底,以毛泽东手书叶剑英的七律诗《远望》命名的远望1号、2号船先后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从此,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4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满足载人航天平均测控14.5%的最低覆盖率要求,我国建造远望3号船、改装原向阳红十号为远望4号船。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等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第三代测量船远望5号、6号船先后建成并交付使用。与“前辈们”相比,远望5号和6号船数字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明显提高。
2016年7月12日,我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自主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最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正式入列。7月24日,入列仅12天,远望7号船便奔赴太平洋某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虽然是远望家族中最年轻的一员,但远望7号船已然功勋赫赫。截至目前,该船已累计7次出海,总航程9万余海里,先后执行了包括天舟一号、嫦娥四号、北斗等在内的16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如果把新船建造比作婴儿降生,需要第一代接船人百般呵护、精心照料,中修改造则是船舶的又一次换羽重生,更需要接续者薪火传承、呕心沥血。
“船舶中修不同于普通的维护保养,是一项抓基础、管长远的长线工程,一次中修要为后续10年远洋航天测控打下坚实根基,关系测控实力提升和使命任务拓展。”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10月17日,远望5号船驶离江南船厂开展动力试航,标志着第三代航天测量船顺利结束首次中修,后续该船将赴东海海域开展设备精度鉴定及海上综合校飞。随后,远望6号船也将按计划进驻船厂,我国第三代远洋航天测量船将整体华丽转身。
除了海上测控,远望号船队近年来又承担了一项新的任务——火箭运输。
自1970年4月24日首次使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开始,我国一直在2.25米和3.35米这个系列的平台上进行运载火箭优化和生产,这样的火箭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而更大的5米直径的火箭,只能通过空运和海运。
2013年5月6日交付的远望号火箭运输船是我国首型专用火箭运输船。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圆满成功,而数月前,远望21号火箭运输船就早早完成长征七号火箭的吊装和海上运输任务,为火箭成功首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某型综合测量船正在进行加紧建设论证,待建成后,远望号船队还将承担更多职责,为建设航天强国、海洋强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术期刊网 | 中文学术期刊在线检索服务平台 |蜀ICP备18028976号
首页 |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见问题 | 投诉建议 | 网站地图
邮箱:qikanjiansuo@163.com |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