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南极地区极夜环境下预防人体骨量丢失的有效措施.方法:以18名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为观察对象.18名队员均为男性;年龄24 ~55岁,中位数40岁.观察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按照生活、运动习惯及自愿原则将18名队员分为非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和运动干预组,每组6名队员.非干预组队员在极夜全过程(2015年5-7月)不服用任何辅助药物,除日常工作、生活外,不进行运动锻炼.药物干预组队员在极夜全过程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Ⅱ),每天1次,每次600 mg,服用3个月,除日常工作、生活外,不进行运动锻炼.运动干预组队员在极夜全过程不服用任何辅助药物,除日常工作、生活外,每周运动3次以上,运动方式为跑步机慢跑1 h(6~8 km·h-1)或室外长距离行走2h或球类(羽毛球或乒乓球)运动1h.自到达中山站后每月在固定时间测定队员的左足跟骨骨密度.结果:非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运动干预组队员刚到达中山站时的跟骨骨密度T值分别为0.96 ±0.23、0.95±0.21、0.95 ±0.24,经历极夜后3组队员的跟骨骨密度T值分别为0.86±0.21、0.90±0.22、0.95±0.22.非干预组2名队员的骨密度较刚到达时明显降低,药物干预组1名队员的骨密度较刚到达时明显降低,运动干预组队员的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不能完全避免南极地区极夜环境下人体骨量丢失,而在同样条件下持续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量.
摘要: 目的:探讨南极地区极夜环境下预防人体骨量丢失的有效措施.方法:以18名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为观察对象.18名队员均为男性;年龄24 ~55岁,中位数40岁.观察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按照生活、运动习惯及自愿原则将18名队员分为非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和运动干预组,每组6名队员.非干预组队员在极夜全过程(2015年5-7月)不服用任何辅助药物,除日常工作、生活外,不进行运动锻炼.药物干预组队员在极夜全过程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Ⅱ),每天1次,每次600 mg,服用3个月,除日常工作、生活外,不进行运动锻炼.运动干预组队员在极夜全过程不服用任何辅助药物,除日常工作、生活外,每周运动3次以上,运动方式为跑步机慢跑1 h(6~8 km·h-1)或室外长距离行走2h或球类(羽毛球或乒乓球)运动1h.自到达中山站后每月在固定时间测定队员的左足跟骨骨密度.结果:非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运动干预组队员刚到达中山站时的跟骨骨密度T值分别为0.96 ±0.23、0.95±0.21、0.95 ±0.24,经历极夜后3组队员的跟骨骨密度T值分别为0.86±0.21、0.90±0.22、0.95±0.22.非干预组2名队员的骨密度较刚到达时明显降低,药物干预组1名队员的骨密度较刚到达时明显降低,运动干预组队员的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不能完全避免南极地区极夜环境下人体骨量丢失,而在同样条件下持续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量.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1] | 付丹 郑晓玲 王保栋 辛明 滕芳 谢琳萍 . 南极半岛近岸海域生物化学要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海岸工程 ,2017,1 |
[2] | 丁文祥 梁楚进 廖光洪 高立宝 .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湍流扩散系数估计 [J]. 海洋学研究 ,2017,1 |
[3] | 韩喜彬 章伟艳 杨海丽 初凤友 唐灵刚 许冬 葛倩 边叶萍 . 近百年来南极威德尔海北部水动力环境演变 [J]. 海洋学研究 ,2015,2 |
[4] | 何韵 杨木壮 . 南极半岛别林斯高晋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与成矿机理 [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4 |
[5] | 赵娜 马春艳 宋炜 冯春雷 王鲁民 张凤英 蒋科技 赵宪勇 马凌波 . 南极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4 |
[6] | 严俊丽 陈四清 常青 曹栋正 王贞杰 . 南极磷虾粉作为鲽形目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评价 [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5 |
[7] | 赵敏 梁萌青 郑珂珂 徐后国 . 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雄性亲鱼繁殖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6 |
[8] | 岳冬冬 王鲁民 黄洪亮 方海 王茜 纪炜炜 阮雯 肖黎 郑亮 . 基于专利视角的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产品发展对策研究 [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