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摘要: 目的 探析麻醉深度指数(BIS)在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6 例进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 随 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各 33 例。参照组患者由临床麻醉师根据经验给予麻醉剂量, 实验组则根据 BIS 对麻醉深度进行测量和判定结果给予 合适的麻醉剂量, 并及时调节剂量。观察麻醉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BIS 指数变化情况, 并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 切皮时(T1)、手术刺激最强时(T2)、完全清醒(T3)4 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及 BIS 指数波动均小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03%, 低于参照组的 21.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 P<0.05)。结论 在全麻醉手术期间, 采用 BIS 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 可随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小, 同时缩短了麻醉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推广价值较 高。

作者:
马培晗
单位: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麻醉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出处:
《航空军医》
刊期:
2018年第46卷第10期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摘要:目的 探析麻醉深度指数(BIS)在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6 例进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 随 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各 33 例。参照组患者由临床麻醉师根据经验给予麻醉剂量, 实验组则根据 BIS 对麻醉深度进行测量和判定结果给予 合适的麻醉剂量, 并及时调节剂量。观察麻醉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BIS 指数变化情况, 并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 切皮时(T1)、手术刺激最强时(T2)、完全清醒(T3)4 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及 BIS 指数波动均小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03%, 低于参照组的 21.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 P<0.05)。结论 在全麻醉手术期间, 采用 BIS 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 可随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小, 同时缩短了麻醉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推广价值较 高。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150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