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尼考浸泡栉孔扇贝后各组织中含量的测定

       摘要: 以栉孔扇贝(Chlamys arreri)为对象,研究了其不同组织对氟苯尼考的蓄积与消除规律.氟苯尼考对栉孔扇贝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213.1 mg·L-1,安全浓度为21.3 mg·L-1.将栉孔扇贝分别暴露于氟苯尼考含量在安全浓度以上(40 mg·L-1,A组)、安全浓度水平(20mg·L-1,B组)和安全浓度以下(10mg·L-1,C组)进行8天的蓄积实验,从第9天开始将栉孔扇贝转移至洁净的海水中进行5天的消除实验.研究表明:蓄积阶段,栉孔扇贝各组织中氟苯尼考含量随海水中氟苯尼考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同一时间的生物蓄积系数(BCF)则随海水中氟苯尼考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表明在低剂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更容易对氟苯尼考产生富集作用.各组织中氟苯尼考浓度大小顺序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其中,内脏团与外套膜中氟苯尼考含量大约是闭壳肌的2~7倍,表明氟苯尼考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内脏团及外套膜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消除阶段,氟苯尼考的日均消除速率大小顺序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且A组>B组>C组,说明作为主要食用部位的闭壳肌对氟苯尼考的消除速率相对较慢.在较高浓度氟苯尼考下,闭壳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才能使氟苯尼考含量降至低于0.1 mg·kg-1以下.研究结果为在栉孔扇贝养殖中合理施用氟苯尼考提供参考.

作者:
周飞飞 李志林 苏荣国 石晓勇 韩秀荣
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100;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100194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刊期:
2018年第48卷第4期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6YFC1402101) 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科研项目(2014AA060)资助

氟苯尼考浸泡栉孔扇贝后各组织中含量的测定

摘要: 以栉孔扇贝(Chlamys arreri)为对象,研究了其不同组织对氟苯尼考的蓄积与消除规律.氟苯尼考对栉孔扇贝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213.1 mg·L-1,安全浓度为21.3 mg·L-1.将栉孔扇贝分别暴露于氟苯尼考含量在安全浓度以上(40 mg·L-1,A组)、安全浓度水平(20mg·L-1,B组)和安全浓度以下(10mg·L-1,C组)进行8天的蓄积实验,从第9天开始将栉孔扇贝转移至洁净的海水中进行5天的消除实验.研究表明:蓄积阶段,栉孔扇贝各组织中氟苯尼考含量随海水中氟苯尼考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同一时间的生物蓄积系数(BCF)则随海水中氟苯尼考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表明在低剂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更容易对氟苯尼考产生富集作用.各组织中氟苯尼考浓度大小顺序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其中,内脏团与外套膜中氟苯尼考含量大约是闭壳肌的2~7倍,表明氟苯尼考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内脏团及外套膜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消除阶段,氟苯尼考的日均消除速率大小顺序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且A组>B组>C组,说明作为主要食用部位的闭壳肌对氟苯尼考的消除速率相对较慢.在较高浓度氟苯尼考下,闭壳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才能使氟苯尼考含量降至低于0.1 mg·kg-1以下.研究结果为在栉孔扇贝养殖中合理施用氟苯尼考提供参考.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5235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