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病人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51.3±8.4)岁.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人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 SAC)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7~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呼吸困难1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渗液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后均好转.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寰枢椎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时,寰枢椎间植骨均获得较满意的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36例病人JOA评分、SAC及NDI分别为(14.36±1.69)分、(14.58±1.86)mm、 19.24±7.57,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9例非外伤病人末次随访时颈椎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活动度相比术前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可有效复位、牢靠固定,且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
栗启迪 刘涛 高延征 代志鹏 陈光 于博凡 王东杰
单位:
新乡医学院, 河南 新乡,453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二科, 郑州,450003
出处:
《骨科》
刊期:
2018年第9卷第2期
基金: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62300410093)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201602196)

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病人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51.3±8.4)岁.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人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 SAC)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7~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呼吸困难1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渗液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后均好转.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寰枢椎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时,寰枢椎间植骨均获得较满意的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36例病人JOA评分、SAC及NDI分别为(14.36±1.69)分、(14.58±1.86)mm、 19.24±7.57,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9例非外伤病人末次随访时颈椎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活动度相比术前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可有效复位、牢靠固定,且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3653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