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a最少,为11.917.平均Ho最大的是回捕群体(0.836),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00).平均 He最大的是亲本群体(0.845),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14).在36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23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3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005–0.043,遗传分化均为较弱.研究表明,3个群体均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放流人工培育苗种对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
司飞 孙朝徽 于姗姗 赵雅贤 宋立民 王树亮 王青林 姜秀凤 王玉芬 于清海
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秦皇岛 066100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秦皇岛 066100 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 潍坊 261000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刊期:
2017年第38卷第6期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

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a最少,为11.917.平均Ho最大的是回捕群体(0.836),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00).平均 He最大的是亲本群体(0.845),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14).在36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23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3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005–0.043,遗传分化均为较弱.研究表明,3个群体均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放流人工培育苗种对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2987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