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普通野生稻种子休眠性QTL的定位

       摘要: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研究水稻种子休眠性遗传及分子机制对培育具有适度休眠性的优良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在后熟不同时间检测群体种子休眠性,对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共定位到14个QTL,分布在第3、第4、第5、第6、第7、第10、第11、第12染色体上.筛选休眠性显著强于背景亲本9311的家系,分析这些家系携带的QTL数目,表明携带的位点越多,休眠性越强.进一步利用家系Q14与9311的F2群体验证了第7染色体标记RM180和RM21323之间存在一个效应较大的QTL qSD-7-2,该位点LOD值为18.49,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33.53%,表明该位点是一个控制普通野生稻种子休眠性的主效QTL,且能稳定遗传.本研究为野生稻种子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且为培育强休眠性籼稻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作者:
孙爱伶 伍洪铭 陈高明 张天雨 曹鹏辉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21009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出处:
《作物学报》
刊期:
2018年第44卷第1期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101-08)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课题(CX[16]1029)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6030701068)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

控制普通野生稻种子休眠性QTL的定位

摘要: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研究水稻种子休眠性遗传及分子机制对培育具有适度休眠性的优良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在后熟不同时间检测群体种子休眠性,对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共定位到14个QTL,分布在第3、第4、第5、第6、第7、第10、第11、第12染色体上.筛选休眠性显著强于背景亲本9311的家系,分析这些家系携带的QTL数目,表明携带的位点越多,休眠性越强.进一步利用家系Q14与9311的F2群体验证了第7染色体标记RM180和RM21323之间存在一个效应较大的QTL qSD-7-2,该位点LOD值为18.49,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33.53%,表明该位点是一个控制普通野生稻种子休眠性的主效QTL,且能稳定遗传.本研究为野生稻种子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且为培育强休眠性籼稻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1.0490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