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对苏纠结与抗日决断(1936-1937)

       摘要: 对1936-1937年间的蒋介石而言,如何综合处理对日对苏关系及其中"抗日"与"防共"这一组复合性的课题,是一个两难抉择.基于"倭患急,俄患缓;俄患大,倭患小"的根本认识,他在这一阶段总体上仍以促使日苏两大强邻相互牵制为目标,故一边为合作抗日而推进与苏联、中共的谈判,一边则在对日外交上以日方最重视的防共问题为筹码,谋求缓和中日关系.西安事变后,蒋虽在抵抗日本侵略方面日趋坚定,但在联苏问题上依然处在纠结之中.最后,在日苏两国对华姿态日趋相反的客观形势下,蒋才为以缓制急而被迫发动对日抗战.在研究蒋介石的这一心路历程时,必须重视其中的多元性、变动性与反复性.

作者:
鹿锡俊
单位: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国际关系学部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刊期:
2015年第0卷第3期
基金:
本文系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基金项目「日中戦争の虚像と実像:蒋介石ら要人達の日記の多角的且つ通時的相互検証による新探索」(基盤研究 C:15K0329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蒋介石的对苏纠结与抗日决断(1936-1937)

摘要:对1936-1937年间的蒋介石而言,如何综合处理对日对苏关系及其中"抗日"与"防共"这一组复合性的课题,是一个两难抉择.基于"倭患急,俄患缓;俄患大,倭患小"的根本认识,他在这一阶段总体上仍以促使日苏两大强邻相互牵制为目标,故一边为合作抗日而推进与苏联、中共的谈判,一边则在对日外交上以日方最重视的防共问题为筹码,谋求缓和中日关系.西安事变后,蒋虽在抵抗日本侵略方面日趋坚定,但在联苏问题上依然处在纠结之中.最后,在日苏两国对华姿态日趋相反的客观形势下,蒋才为以缓制急而被迫发动对日抗战.在研究蒋介石的这一心路历程时,必须重视其中的多元性、变动性与反复性.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6421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