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地区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

       摘要: 基于1960-2014年中国广东、广西地区(简称两广地区)18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集以及ERA-Interim、ERA-40再分析资料,利用TC降水天气图客观识别法、TC路径相似面积指数、动态合成法,从TC过程最大日降水的角度,分析了两广地区TC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并针对主要特征进行成因诊断.结果表明:50年来,两广地区TC过程的最大日降水≥50、100mm的频数分别呈-0.66和-0.44次/(10年)的下降趋势,而最大日降水≥250mm频数则表现出0.16次/(10年)的上升趋势;TC最大日降水频数和强度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大值区相对集中于粤东沿海(东部分区)、珠江三角洲西侧沿海(中部分区)和雷州半岛至广西沿海(西部分区)三个分区,且西部分区在TC最大日降水的平均强度及各级别频次上均为三分区之最大.对比分析发现,造成西部分区极端降水的TC路径规律性较强,主要为TC西行路径,且其登陆点集中在西部分区;对TC极端降水成因分析表明,TC移动速度慢和南海夏季风强度增强均有利于极端降水产生.

作者:
夏侯杰 朱伟军 任福民
单位: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江西省气象台,江西 南昌 330046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刊期:
2017年第33卷第4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6、41575070、41075070)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2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两广地区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

摘要:基于1960-2014年中国广东、广西地区(简称两广地区)18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集以及ERA-Interim、ERA-40再分析资料,利用TC降水天气图客观识别法、TC路径相似面积指数、动态合成法,从TC过程最大日降水的角度,分析了两广地区TC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并针对主要特征进行成因诊断.结果表明:50年来,两广地区TC过程的最大日降水≥50、100mm的频数分别呈-0.66和-0.44次/(10年)的下降趋势,而最大日降水≥250mm频数则表现出0.16次/(10年)的上升趋势;TC最大日降水频数和强度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大值区相对集中于粤东沿海(东部分区)、珠江三角洲西侧沿海(中部分区)和雷州半岛至广西沿海(西部分区)三个分区,且西部分区在TC最大日降水的平均强度及各级别频次上均为三分区之最大.对比分析发现,造成西部分区极端降水的TC路径规律性较强,主要为TC西行路径,且其登陆点集中在西部分区;对TC极端降水成因分析表明,TC移动速度慢和南海夏季风强度增强均有利于极端降水产生.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0.301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