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性改变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4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2例,5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19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为20.05± 1.99 mm,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15.36±0.74 mm,P<0.05);肠腔内积液13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2.77±4.33 HU,低于对照组(85.53±2.68 HU,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16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7例结肠缺血患者,肠管的径线为24.02±1.55 mm,对照组径线为19.73±1.88 mm,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肠肠腔内积液3例,与对照组(2例积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增强,病变结肠壁平均CT值为33.14±4.02 HU,低于对照组(CT值为63.63±6.50 HU,P<0.05);病变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5例,对照组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2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 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性肠缺血可逆性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肠管壁不均匀强化、肠黏膜强化不连续,而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著,是诊断可逆肠缺血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性改变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4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2例,5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19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为20.05± 1.99 mm,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15.36±0.74 mm,P<0.05);肠腔内积液13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2.77±4.33 HU,低于对照组(85.53±2.68 HU,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16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7例结肠缺血患者,肠管的径线为24.02±1.55 mm,对照组径线为19.73±1.88 mm,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肠肠腔内积液3例,与对照组(2例积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增强,病变结肠壁平均CT值为33.14±4.02 HU,低于对照组(CT值为63.63±6.50 HU,P<0.05);病变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5例,对照组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2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 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性肠缺血可逆性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肠管壁不均匀强化、肠黏膜强化不连续,而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著,是诊断可逆肠缺血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说明: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1] | 裴志萍 牛文革 柴静波 孟洁 . 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J]. 中医药信息 ,2016,3 |
[2] | 张利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效果 [J]. 维吾尔医药 ,2018,1 |
[3] | 刘博 . 结肠癌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航空军医 ,2018,8 |
[4] | 邹晗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应用优势分析与研究 [J]. 维吾尔医药 ,2017,2 |
[5] | 罗建强 . 高频彩色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J]. 航空军医 ,2017,10 |
[6] | 李成 . 结肠癌采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J]. 航空军医 ,2017,7 |
[7] | 屈珍生 . 老年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 [J]. 航空军医 ,2016,8 |
[8] | 刘洪 陈燕 . 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J]. 航空军医 ,2016,11 |